分享:高效污染場地土壤修復的策略
點擊次數:4924 更新時間:2022-12-30
土壤修復需要耗費巨額資金、周期長、可能對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污染土地的污染源大多涉及有毒危化品等,是一項專業要求較高、修復技術復雜、二次污染風險大的工作。明確污染場地土壤修復策略對于熟悉污染場地環境修復相關的技術,適時地對環境修復工作提供技術支持,保證我國污染場地環境修復工程的順利高效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明確污染場地環境修復技術的監管側重點
不同修復技術其環境監管的側重點存在差異,原位修復技術的環境監管重點是合理布置原味注射井,檢測修復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的污染源濃度;而異位修復技術監管的側重點是二次污染的防御工作,如開挖區域、施工場地、土壤預處理和修復區、運輸過程等環節。
二、建立有效的環境監督質量控制體系
環境質量控制體系的建設需要策劃體系建設的目的及編制必要的文件,之后建立符合工程實際的環境監管組織架構,明確其中各個部門的環境質量管理職責。該體系的執行貫穿于整個污染場地環境修復工程的全過程,包括環境修復工程本身的修復結果,也包括修復過程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程度,確保污染場地環境修復工程的順利完成。
三、建立長期的跟蹤監測機制
修復完成的污染場地需要建立跟蹤監管機制,保證該區域土壤質量的實時監測,實時調節的實現,尤其適用于原位修復技術。目前國內外跟蹤監測技術規范并不統一,跟蹤監測時間越長,土壤質量保證越可靠,可以將監測時間設置為5年以上。
污染場地土壤修復工程仍是一項監管工作復雜、專業化程度高、涉及的工程面廣的新型業務,今后我們還要充分學習,推進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